首页    工作交流    2020年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摘编(二)

2020年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摘编(

 

 

深思之秋 教学之春——国培学习有感

 

华北油田研究院学校 朱江辉

从离开校园到站在三尺讲台,转眼20多个春秋逝去,我就像一只陀螺,在既定的轨道,用特定的方式一刻不停地旋转着,唯一不变的是激情犹在,初心未改。此次来到大学校园培训的十二,是简单纯粹、心无旁骛的美好时光,是深入思考、触及心灵的美好时光。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重新步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时光似乎放慢了流转的速度,自己曾经的校园生活,和学子们的现实经历,不断在我眼前交织重合。看着身边青春逼人的大学生们,脸上写着平和,带着笑意,往来于幽美开阔的师大校园,我想起了教育学院依依垂柳下穿梭着的昔日青年。看到一张张丰富炫目的海报,一些学生忙着做宣传,我想起了往日自己曾经主持举办的活动,也是如此用心和充满激情。台阶上自制的坐垫,是谁刚刚在那里准备着教程?夜晚教学楼中一扇扇灯火通明的窗下,是谁在奋笔疾书?青春是多么美好!因为世界就是一本刚刚打开的书,精彩会不断呈现。

踏着匆匆的脚步,我享受着大学生活的紧张忙碌;手中笔声沙沙,我珍惜着上课时的每分每秒;思绪潮起潮落,我激动于与老师思想的同频共振,也懊悔于自己专业素养的浅薄寡陋。青春是多么仓促!还来不及回味思索,人生过半,教师生涯过大半了,而我的专业水准、教学思想并没有较大提升。

培训中,阎浩然教授的《诵读与语文教学》,让我感受到了朗诵的魅力——“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阎教授的声音字正腔圆,浑厚深情,带着浓郁湖南乡音的“人民万岁”响起时,我仿佛置身于天安门广场,聆听到毛主席的呼喊,激情在这一瞬间被老师的诵读点燃。他每篇文章都能出口成诵,他对朗诵名家名段如数家珍,可以想见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让自己的专业素养日臻完备。就如师大一个教授所说“我从不懒惰,从来不午睡,习惯夜间工作。我已经丧失了二十三年的时间,必须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看到教授们钻研学问严谨求实,涵养素质未曾间断,我内心的震动比哪一次出去学习都要强烈,是时候去找准努力的方向了!我们只有不断地丰厚自己的专业底蕴,才能真正为学生带来语文学习的春天。学习永无止境,我们只有不断吸纳,才能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

去尽浮华求本真

易卫华院长结合《诗经》的作品分析强调:“字词训释是作品理解的基础”,他字字考究,探本溯源,比照研读,体会深意,真是“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武建宇教授列举了初中文言文中那些寻常字词,将它们还原为造字的初始状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解释文字意义,这些字词哪里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呢?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严谨,但是面对老师这样的研读,还是对自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实惭愧不已。 

阎福玲教授在《漫谈古典诗词鉴赏》课上告诉我们:“诗词鉴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超时空的情感对话和心灵契合。作为教师需要用优美的语言铺陈渲染、营造抒情氛围,调动学生想象,激发审美经验与体会,还原诗人的情感,才能真正发挥审美的熏陶作用。”

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角度,却殊途同归:一篇好文章是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完美结合体,我们要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揣摩语言文字来进行。

当我们在课上利用声色光影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封闭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当我们让学生热烈讨论的同时,也阻碍了每一个人的独立思考。那些文字就静静地躺在书页中,等着我们去发现它的绚烂,等着我们去品味作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语文课应该返璞归真,删繁就简,引领学生们通过语言文字的路径,进入语文的世界中寻芳探幽,流连徜徉。

我思故我在

这次学习除了方法论的收获,还有着和师大教授共同研读,共同磨课的实践经历。与文学院教授一起磨课的过程使我非常难忘,教授们将自己多年研究的心得做了倾情讲解,字斟句酌的体味,细致入微的解读,无一不参考阅读了大量文献,无一不呈现出了独立的思考,这是思想的自由,更是人格的独立。

当教授提出想听听我们的授课思路和困惑时,我沉默了,因为自己并没有成熟高效的教授各种课型的更好的思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常常倚重教学参考书上的结论,尽管在授课过程中会加入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会把自己读书所得进行分享,但是去深入钻研、去独立思考文本的实践远远不够。这其中的原因固然由于事务繁多,更重要的是怕脱离教参就无法让学生取得理想分数。患得患失间,挣扎纠结间,带着镣铐已经舞蹈了20多年。

王荣生老师说“教学内容的问题,往往根源于教师的文本解读。”特级教师陆继椿说:“当我直接讲给学生的时候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拿到课本先通读,编好单元按单元读,下周教的课文本周读。即使一篇较熟较长的课文,我也要读十遍左右。这样,到上课时就能运用自如了。我坚持独立思考,没有心得决不翻教学参考书。”

对照教授和专家们的孜孜探求,我看见了自己的渺小。当我们无暇静心读书,当我们被日常琐碎消耗着生命,我们的知识库存会越来越少,知识结构也越来越陈旧。唯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最新的思想和理念,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唯有坚持独立思考,恢复自己的常识判断,不依赖他人、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我们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唯有如此,语文学习才会呈现丰富多彩、姹紫嫣红的生命活力。

以生命烛引生命

孙秀昌教授的《审美教育与文本解读》中指出:“当前的教育,离学生的生命愈来愈远了。当前的学生,情感愈来愈干瘪了在培育学生健全的生命与情感的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能做些什么那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在场唤醒学生在场的生命以老师的生命烛引学生的生命。”

现在语文教学中琐碎的分析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串讲串问,缺乏阅读思维的培养,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了感性的体验,强烈的功利主义,培养应试技术的价值取向,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的应试训练。我们和学生的生命不在场。当学生在作文中胡编乱造、虚假抒情的时候,当他们慢慢失去了真心、失去了灵魂,铺排着精词妙句、操练着手法技巧的时候,我们没有唤醒学生在场的生命。

语文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潜存于学生心中的那份真情。试想当老师都不愿沉浸在文章中,去体会古人的慷慨悲壮和闲适幽情,只是将参考资料上的文字复述给学生,又如何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真实的精神世界呢?

我自以为是性情中人,沉浸在书的世界,哀古人之壮志难酬,几番起落痴心不改;叹圣贤之潦倒贫寒,辗转流离丹心未变。我会和学生分享:选择生前的幸福还是死后的伟大,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当我讲鲁迅笔下那“颈项伸的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看客,我让学生思考现实世界中,围观跳楼的叫好声声,这样的麻木冷漠何曾消失过。我会给学生分享自己写的文章,分享我写出的跟名人相似的句子时,找到心灵知音的惊喜。我会鼓励学生在循环日记上表达真实的情感,我和学生都用心阅读,写下大段的评语,没有嘲笑说教,有的就是真诚的交流。那些记录懵懂感情的文章,会唤起我的青春记忆,我感叹自己写不出孩子们这样纯情的文字。那些记录与父母隔阂冲突的文章,我会连同我的评语发给家长,引导他们意识到爱有时候也是一种伤害。孩子们在日记中真实畅快的表达,记录着点滴思想和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日记每个学生都会收藏一本,成为他们长大后最珍惜的青春记忆,成为他们永远的精神宝藏。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真实表达,去涵养学生健全厚重的生命底色,引导学生存一份真心,多一份真情。我们需要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火种,让“生命化”教育理念照亮学子的心灵

落叶飘飞,毫不留恋地奔向下一个生命轮回。学海无涯,我将坚定执着地踏上新的征程,走向明媚的春天。

 

邂逅美好 采撷时光——国培培训总结

 

采一小学 林亚美

浙师大的落叶翻飞如蝶,我的心随梦想荡漾在傍晚那波光粼粼的湖畔。

2020年11月9日,我独自踏上去往浙江金华的路。十天的学习生活如此美好而短暂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对于一个典型的北方人,被誉为“浙江之心”的水墨金华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也将烙印在我的生命里。

每当走进庄重而又不失温馨的邵逸夫图书馆,我的心总会不由自主地静下来。我们在此聆听教授们的讲座,这里似乎成了学习与交流的殿堂。

每一位教授都展现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时刻吸引着我,震撼着我,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大学时代。专家教授们或平易近人,或温文尔雅,或诙谐幽默,或满腹经纶。每一个人都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用无限的光芒吸引着我的眼睛,也涤荡着我的心灵。听到幽默处,会心一笑;听到共鸣处,拍案叫绝;听到激动处,心潮澎湃……聆听教授们的讲座,堪称在欣赏一个个视觉、听觉、心灵的盛宴。他们让我明白了为人师的真正含义,懂得了作为班主任的责任与幸福。

我告诉自己——你应是纯真,活泼,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教师。

我告诉自己——你应是口才绝佳,注重细节,儒雅而有君子气质的班主任。

浙师大的培训,用传统文化的沃土滋养了我那颗原本浮躁的心名师教授们,用他们娓娓道来的故事感化了我,重塑了我。

忘不了,初来浙师大时我们庄重而难忘的开班典礼。

忘不了,别出心裁,形式新颖,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放松的团建破冰活动。

忘不了,杨丽佳老师那坚定不移的教育初心。她锤炼一身技艺教书,感怀一颗爱心育人。让我不由仰慕她的自信,率真与达观。

忘不了,黄刚老师那温厚敦实的性格,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通过开展各种走心的活动,让深深的爱,浅浅地说,唤醒孩子自觉的成长。他触摸心灵的教育者。

忘不了,沈兵教授那侃侃而谈、抑扬顿挫、收放自如的《人际沟通与卓越口才》讲座。他的讲座本身,就是一堂生动而优秀的口才演讲。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狮。卓越的口才背后是高品质的思维。那一场精彩的讲座,让我体悟到口才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演讲的魅力,还有沈教授诙谐幽默、随机应变的人格魅力。

忘不了,吴小军教授那细节教育的真谛:微笑、击掌、嘘寒问暖、蹲下来、讲故事、抽签桶、递纸巾……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吴教授的教育故事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是细节。他坚持写教育日记,行政工作日志,女儿成长日记。几十年如一日,一直笔耕不辍,让我深感敬佩。

忘不了,讲四书五经、孔孟之道的章炳善老教授。他是那么可爱,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侃侃而谈,作为开场白。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数家珍,讲起来行云流水。他的讲座让我品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尊重女性,君子厚德载物;勤奋好学,君子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君子守正待时;谦虚谨慎,君子韬光养晦。

忘不了,参观的缙云新建小学和义乌实验学校时的那份欣喜和好奇。那里的天空很蓝,操场很大,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教育文化深深根植于这片江南文化的热土。老物件时光机、农耕工具展廊、用集装箱改造的书画屋……每一个校园文化的设计都是那样有特色。他们注重节约的传统美德,提倡光盘行动。他们的教育细节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以及在现代科技上的创新。

听讲座,集体研讨,才艺表演,小组头脑风暴……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让我锻炼了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提高了我自身的学习力和行动力,同时,我也收获了与优秀同仁们的友谊。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经历啊!

走出浙师大,必将是一个全新的我。

感恩国培!感恩班主任吴炜老师和商丽华老师的悉心照料!感谢浙师大为我们提供的开阔学习平台

逐梦而行,载梦而归,收获满满,有缘再会!

 

走进书法之美----国培计划2020初中书法培训有感

 

华北油田采一中学    王兴龙

  金秋飒爽的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20)河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者研修项目----初中书法”的研训活动,本次研修主题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理念与从教能力提升”,由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研修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进行,下面我将研修内容与学习感受汇报如下:

  本次培训由十一位专家在线上和线下分别对书法领域及教育教学领域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主讲的教师们都能从专业角度旁征博引,对每一个课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毛笔楷书、行书的讲解,对硬笔楷书和行书的讲解与示范更是一点一滴、细致入微,大家受益匪浅。

  河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河北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教授在线上做了题目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理念与方法”的研修导航,整个研修活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河北师范大学的刘毅玮教授现场讲授了“教师情绪管理”,从“情绪对人的各种影响”“了解我们的情绪、管理我们的情绪,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等方面对教学工作中教师情绪的把控做了详尽的阐述。

  河北师范大学胡海霞教授从“学科育人”讲授到“课程思政”,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视角,用八个“什么”为中心进行了思政教学。他总结到,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师要由学科教学变为学科育人,要从学科人转变为教育人,这是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做“四有好教师”。

  线上教学部分同样精彩,郑州大学李逸峰教授线上讲授了“中国书法简史”。石家庄43中樊乐老师线上进行了“初中书法教学示范课”的展播。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马俊华老师线上讲解了“大众篆刻”。教育部原副总督学郭振有老师线上课题是“书法与文化”,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了精准的解读。河北师大宗宏宇老师用两天的时间向学员们讲解示范了毛笔楷书技法、毛笔行书技法、毛笔楷书结构技法以及毛笔书法章法;毕芳芳老师讲解示范了硬笔楷书技法和硬笔行书技法。

  通过此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我重点谈一下对书法之美的理解。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既是形象的又是抽象的,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它也有自己艺术美的多种表现形式。

  书法的载体就是汉字,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发展到现在,它就是一个民族厚重发展史的沉淀,从汉字中体现的书法艺术更有它独特的艺术美,无愧为中国美学之灵魂。

  1.书法的线条美。

  中国书法就是由线条组成的,书法的线条就是汉字的“基本笔画”,而古代书写的工具是毛笔,因为毛笔是软的,才会写出抑扬顿挫、变化莫测的线条来。中国的书体分为五类,决定书体不同的关键不在造型,而在线条特点,提、按、顿、挫、转、折、粗细、长短等的不同运用,形成了真行草隶篆五体,线条就是书法艺术的语言,书法就是抽象线条的王国,书法美就是由长短粗细不等的线段,按照一定美的规律的组合。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及立体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润华滋,中锋线条有坚实圆润的美感,偏锋线条有浮燥薄削感,藏锋的线条有含蓄感,露锋的线条有生辣感等等,但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质感,可以说书法艺术就是线条的艺术。

  2.书法的墨色美。

  书法白纸黑字,瞧起来似乎色彩不多,但书法艺术本身正好就是这二色的综合体。这其中也体现了中华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阴与阳,白与黑等都有一定的辩证关系。黑白二色对比鲜明,才体现出了书法之神采。中国画有墨分五色之说,然而中国书法虽然不同于绘画,但对墨色的变化也一直在探索,书写过程中对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运用,尤其是在行、草书中对浓淡干湿笔法的掌控运用,近现代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墨色美就是书法的生命之一。

  3.书法的形体美。

  中国书法运用点画组合成的文字结构,是一种近乎抽象的美,然而又能够制造出多姿多彩的具象的形体美。近代书法大师邓石如指出:“一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墨,奇趣乃出。”一个字,一行字,一幅字的章法结构,只有它的虚实空间、字里行间笔画高低欹正的巧妙结合,才会创造出书法形体上的艺术美。

  4.书法的气韵意境美。

  “气”即气势,就是发出于意志,一般指刚性的美;“韵”就是发乎于情感,指柔性的美。气韵生动在书画作品中常指作品墨色、线条构图等刚柔相济,恰到好处。书画上所有的风格,都是气与韵的流露,绘画有线条,也有形象与色彩,但书法更多的是由抽象的线条组成的,因此书法线条的气韵表现比绘画更为强烈,风格更为明显,更能反映人格。在艺术创作中,技巧就是肉体,意境就是灵魂,技巧为意境而用,意境由技巧而立。在艺术欣赏上,意境为上,正缘于此,历来评论鉴赏家对书法艺术的评判,重点放在意境,包括情感、气质、格调等,作品就是心灵的窗口,书法艺术,注重于表现字外的境界,注重于表现内心世界,所以除了字内功夫,不断追求技巧外,还要加强艺术修养以及知识积累,这对于塑造意境美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书法的美还有许多,如笔法的美、墨法的美、韵律的美、形式的美、空间美等等,中国书法是国粹,是中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积淀。中国书法艺术的美感,不是一堂课,几次讲座,几次临摹、创作就能感悟到的,需要用较长时间去接触它,学习它,运用它,才能潜移默化地逐渐理解书法艺术真正的美,也只有不断的学习体悟,才能渐悟到其美之所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之美,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其中无限的妙趣吧!

 

学有所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总结

 

华北油田东风小学 牛未坡

11月24-27日我在石家庄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河北继教网邀请到四位专家为我们讲解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相关规划的制定、整校推进设计实施策略等内容

通过此次培训,我了解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主要关注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关注的是“如何在教育教学实境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并提出了30个微能力点,让教师的教学靶向性更强,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应各微能点指导学生学习。

若想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要做到把学生的学习各环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满足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教师自身提出要求。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水平迫在眉睫,但也有巧妙地做法,我们全可以应用极简的技术把别人做得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培训中,陈艳玲老师讲到很多极简技术的应用,我将会把学到的技巧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他们带自己学校的老师,快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取得教学实效。

回到学校后我要利用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协助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国培计划”(2020)河北省乡村中小学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书法)项目参训体会

 

华北油田东风小学  纪晓英

   今年我有幸参加“国培计划”(2020)河北省乡村中小学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书法”项目的培训,在紧张的学习中,我被书法这最具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深深吸引,深切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此次培训课程设计包括思政课,书法史的发展脉络,书法专业的欣赏与制作,分书体的辅导练习,硬笔字的规范性解读以及汉字与中国文化等。

   培训中,专家教师分别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开培训,为我们梳理了核心知识,让我们拓展了眼界。贾乾初老师,张宪成老师,刘晓霞老师,田雨潇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写字,让我从书写体验中认识并掌握书写技术要领,提升了技法水平。王善曾老师讲解并示范了篆刻艺术,让我知道了方寸之间的篆刻原来有那么多的知识和学问。宋爱国老师带来了青县第三实验小学书法教学的经验,使我受益颇丰。课后,我独立完成了结课作业,作品受到了专家老师的表扬。

   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书法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上还需下功夫,我下定决心要把青县第三实验小学的一些经验带回去,多组织开展书法活动,如举办比赛,给学生评书法等级并颁发本校的等级证书,推荐优秀学生书法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历练提升。

   培训最后,吕炳君老师、陈琳老师给我们讲了怎样成为“四有”好老师,怎样坚持做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他们的讲析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鼓励自己要坚守好三尺讲台,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我将在今后慢慢教学征程中逐一落实。我坚信与书法为友的日子不再单调,我愿与我的学生们一同走进这看似简单的黑白世界,感受其蕴含的无穷魅力。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