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交流    2022年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教师与质量”版块优秀教师发言展播(第四期)

2022年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教师与质量”版块优秀教师发言展播(第期)

 

落其果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多年来,石油分局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扎根教育工作,奉献莘莘学子,把责任担当记在心脉里,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中,展现了新时代良好的师德风尚和教育情怀。2022年8月29日至30日,石油分局举办了“转作风、谋发展、定举措、提质量”工作交流会暨教师全员培训活动,旨在引导广大教师学习身边人,做好本职事,激励广大教师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争做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建功立业新时代。

今天展播的是华北油田采一小学教师刘彦英的发言《做学生科学梦想引路人》。

IMG_256

做学生科学梦想引路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华北油田采一小学的刘彦英,很荣幸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的成长故事。我1991年参加工作,2003年以前担任过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的老师,2003年成为一名科技辅导员,2010年成为一名机器人教练员,2019年开始学习Micro.bit、Arduino和python等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软件的使用。过去的20年,我一直在和学生一起“体验科学、快乐成长”。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从“新兵”到“老兵”

因为自身经历,我自诩是一名辅导员队伍的“老兵”,为了做好这个“兵”,我会主动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等多种方式不断学习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并将所学新知识、新理念及时应用到实践当中,用心寻找适合学校实际的科技教育方法。我希望自己能够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的舞台、创造发展潜能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做一名辅导员,会牺牲大量业余时间,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周末、寒暑假更是需要经常陪伴学生在训练场、在赛场做观察、做实验。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青少年机器人教育、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我都在尝试,都力求做出成绩、做得精彩。

2004年以来,我指导的科技实践活动和学生研究项目多次在全国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其中,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15项:十佳科技实践活动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创新项目三等奖1项;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30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2005年至今,先后8次获河北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师一等奖。2018年和2020年两次获得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我所在学校(采一小学)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基层组织单位、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称号,7次获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因为扎实有效的组织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学校5次获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2018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学校称号(河北省唯一两次获得“十佳”的小学);2019年和2020年两次获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育学校称号;学校被评为河北省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沧州市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今年,学校获评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示范单位。

自己的好奇和领导的强硬,开启我神奇的科学之旅

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当初的好奇也就没有今天的我。

2002年冬天吃到的一种叫“榆黄菇”的蘑菇勾起我对蘑菇生长强烈的好奇,导致我一直缠着卖蘑菇的老乡想自己也种一些。

2003年春天,我终于和4个学生一起在我的办公室种起了蘑菇。本来很开心的种植和收获因为遭遇那场“非典型性肺炎”的停课而没有能够完美结束,留下些许遗憾。机缘巧合的是,那年年底,石油分局公开收集参加第19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

我很想参加,因为觉得我们的蘑菇种植是一个很好的科技实践活动,但是我不知道实践报告究竟要怎样写?申报需要哪些原始材料?虽然我在写,但信心不足,写得很慢,写得也不好。

一直到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我还没有完成,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当时我的校长梁九女面对我的拖拉态度用非常强硬的语气告诉我:“刘彦英,今天你不吃饭、不睡觉也得把这个报告给我写完了!”我真“怕”了,不过“劲头”也来了,当真熬夜完成了实践报告。

后来我跟很多人讲:“我要感谢梁校长的那次强硬,是她的强硬帮我打开了神奇的科学世界,完成了我从美术老师到科技辅导员的转换,是她的强硬激发了我的潜能。”

所以,如果你的领导在“逼”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你要感谢他(她)!

一次促膝的交谈,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2004年3月30号,带着《蘑菇种植实践》的展板,我和我的学生史天第一次走进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赛场,那真是“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的感觉。我长了见识,也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

颁奖礼前一天晚上,驻地饭店门外的椅子上很多老师在聊天,我很想参与进去,但是因为什么都不懂,又不熟识,也不知道聊什么,我有些胆怯。(正是因为我曾有过这样的心理,现在在比赛、开会的时候,如果有老师问起我什么,我都会特别热心的回答。)

就是在那时候,当时省青少年中心的周劲松老师坐到了我身边,主动和我聊天,初夏的夜晚有点凉,但聊天的内容确是让我热血沸腾。

在那次聊天中,我知道了“2046……2061……”,知道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第一次认识到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的意义、责任和使命——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也是在那次之后,我前行的道路上得到周老师非常多的帮助。那是一次改变我成长轨迹的交谈,很幸运的是,我在这段行程的开始就得到了正确的引导!

一点一滴的进步,有自己的努力更有良师益友的帮助。一路走来,周老师这样的良师益友还遇到了很多:陈振水老师、曹玉萍教授、冀美林教授、吴育飞教授……

陈老师曾经帮我分析活动,告诉我如何抓住作品的创新点。曹教授、吴教授、李教授等评委的鼓励和认同给了我信心。

冀美林教授告诉我的“如何正确认识试验结果对学生的意义”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那是2010年,我在对国赛项目修改时遇到困难,我把自己的困惑通过邮件向冀教授进行请教,并留下电话号码希望得到回电。冀教授不仅写来了邮件,也给我打来了电话。我们谈了很久,老教授流露出觉得“面谈会更好一些”的想法,面对这样的机会我没有犹豫,已经是中午下班的时间了,我打电话向校长请假,回家收拾笔记本电脑坐车就找了过去。在老教授家里2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不仅得到冀教授悉心地帮助,更学到了指导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这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

至今我仍记得冀教授给我讲的那段话:“如果本次试验的结果和学生将来所学的后续知识相同,将会对他们的成长起到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如果本次试验的结果和学生将来所学的后续知识不尽相同,相信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将会更加深刻,他们将会更加重视实验的作用,认真研究对比试验中的条件控制问题。总之无论哪种结果,都将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后来随着认识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参加的活动越来越多,结识的“能人”越来越多,我眼界越来越开阔,也就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多的交流能够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就能做的好一点、更好一点。

因为倔强的坚持,不断超越自我,收获更多

在2004年的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日程安排上我看到有“教师论坛”。第一次听说这种论坛,我真的很想去看看,但是那时的教师论坛只能选手参加,我被拒之门外了。

在赛场,我们的展板前一直人头攒动,很多人要我们的宣传资料,问我的学生史天各种问题。史天非常努力的讲解,一遍又一遍。记者对小学生种出蘑菇也很好奇,对我们进行采访,我们两个感觉好极了!以至于颁奖礼时我们信心满满,可是望眼欲穿,我们也没有拿到一等奖的证书,只得了二等奖。总之,心情非常低落,颁奖礼结束回到房间,史天哭了,我很要面子的忍着没掉眼泪,但我真的很难受、很不甘心。我暗暗下决心:明年我还要来,我要拿一等奖。还有,明年我要参加教师论坛。

2005年,凭借《不吃桑叶的蚕也吐丝》和《我是油城小油娃》两个作品,我如愿拿到了科技实践活动和优秀科技教师两个一等奖。

第一次面对众多评委答辩的那种紧张至今难忘。不过新的目标也随之确立,我还想要实践活动获得全国一等奖,我还想要得到“十佳”,我想作为选手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教师论坛。于是我只能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超越。

2008年我实现了选手梦,2020年我再次入围全国比赛,可惜因为疫情原因没有成行。2009年我的实践活动拿到了全国一等奖。2010年我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拿到了十佳,还记得那天半夜将近11点的时候,我给刘校长打电话报告这个消息,我们心情万分激动。不服输、不放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参观博物馆获得的灵感助力我走到梦想的高度

我有参观博物馆的爱好。2009年,我的科技实践活动获得全国一等奖,但我仍希望更进一步,一直在苦苦寻找合适的课题。11月,我在上海参加辅导员培训,那天上午的授课教师因为赶行程,比预计时间早一些结束了报告。我和几个同伴放弃午饭和午休,去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一个正在开展的互动体验活动宣传牌“造纸体验”。我马上想到当年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主题“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实践活动主题有了。

回到学校,我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感受魅力纸文化,体验神奇再生纸”这个科技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刷新了我对组织科技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帮助我在2010实现了得到“十佳”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启神奇的机器人之旅

2010年,我在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会场收到了一份关于“乐高”的宣传资料,比赛结束时领队王志刚老师介绍的关于机器人比赛的文件让我眼前一亮。回到学校,我和刘明程“是不是可以买机器人?”刘校长表示:“只要你愿意学就支持买”。尽管电脑我用的很好,但是当时编程我是不会的。我爱人是计算机编程出身。我回家跟他商量,问他是不是能帮我?他当时拍着胸脯保证“好啊,我教你!”有了底气,我按图索骥联系了“西觅亚”公司,怀着兴奋的心情以最快的速度从北京搬回了我们的第一台机器人“乐高9797”。

还记得拿回机器人之后,面对一大堆零件和编程软件,我们夫妻俩傻了眼的情景。学编程的老公不会这种编程!骑虎难下的我给周劲松老师打电话求助。周老师把王跃老师介绍给我,趁着周末,我搬着两个箱子坐车去石家庄找王跃老师学编程……

从那以后,边学习边练习,每个周三和周四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半小时时间都在陪伴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我们的机器人工作室从一台机器人、两个学生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我也从一个“机器人小白”成为一名“资深教练和省级裁判员”。

十几年来,学校300多名孩子在机器人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收获,在市级、省级比赛中得到锻炼、取得成绩。机器人工作室2010年以来在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奖80个,其中一等奖8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54个、优秀奖1个。我带领学生先后8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并获得三等奖8个。

采一小学获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奖1次、团体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5次,2015年学校获“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成绩的取得其实很不容易,每年更换的规则、经常变动的队伍、缺少的技术支持、附近没有伙伴……都会给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练员带来很多困惑。

机器人小车买来时都是散件零件状态呈现的,尤其是综合技能的小车。开始的组装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它的安装要求比较高,一旦装不好程序,运行就会出错,甚至有可能发生短路。通过电话、视频通话解决问题是常有的事。早些时候北京有机器人公司的人常驻,实在解决不了带着小车去北京当面请教也时而发生。最害怕的事情是原件损坏,车只有1个,坏了不仅耽误训练还得花钱购买。记得一次临近比赛时小车的舵机出现状况,邮寄已经来不及了,我请北京的朋友帮忙取零件送到北京西站,下车出站拿到零件马上就坐最近的火车返回。还有一次,我正在WRO场地这边看孩子们训练,听到综合技能那边有人大喊“冒烟了!”孩子们都忙着往外跑,我则忙着往小车跑,我得去关闭电源,因为越快断电损失越小!

我带领学生先后8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比赛,使我感觉非常自豪,因为只有省赛第一名才可以去到国赛。在省赛和国赛中,学生们也在赛场有所收获。但国赛一般都在8月举行,参加国赛也就意味着暑假就是在陪练、带队中渡过。虽然辛苦,但是苦中有甜,我非常欣慰的是通过我的努力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门。

得益于扎实的机器人教育活动,2019、2020、2021年学校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称号。我积极自学Micro.bit、Arduino和python编程,教会骨干学生后由点到面在全校开展人工智能编程普及活动。我默默给自己加码:三、四、五年级的十二个班级每班每次15名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安排两次编程体验课,让更多孩子真正接触“编程”,体验编程带来的快乐。

不爱吃莴笋的家人

《不吃桑叶的蚕也吐丝》《我的蚕宝宝不偏食》《蚕宝宝的吐丝和食物有关系吗》这三个课题是用3年的时间连续完成的,缺少桑叶吃的蚕宝宝需要吃很多嫩莴笋叶。为了做好实验,2004、2005、2006年的春天,我每天都在买莴笋,中间的嫩叶给蚕宝宝吃,外面的叶子和笋我们一家三口吃。尽管我想出来“莴笋的N种吃法”,但儿子和爱人好像还是“吃伤”了,后来好几年的时间拒绝吃莴笋。

那时候菜市场卖菜的老乡看到我出现都特别热情的招呼我,因为有时我会用买莴笋的价格只买莴笋叶。有一次特别自我感觉良好的跟老公说这件事,结果他给我泼凉水:“她们的潜台词是:那个傻女人又来啦!”我却是不在乎,不喜欢不吃就好了,活动和课题做的成功是我的追求。

做好调查体验活动,牛奶盒回收传递节约资源的理念

采一小学先后5次获得全国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得益于全体班主任老师的努力,跟我的管理也是分不开的。虽然每次我都做详细的指导文档,但是我们的提交率总是不能达到100%,究其原因是有的学生和家长真的不会在网站操作。学生和家长不会是可以理解的,教会他们,提交率自然就会上去。于是2020年,我开始成立组长群,直接面对全体组长和家长,不厌其烦、随时随地地答疑解惑,真正做到有问必答,并帮助班主任老师把关学生的提交。

2021年以来,我们用心做好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纸基复合包装回收,截至今年5月10日共回收牛奶盒28.3万个送到回收工厂,切实把“循环利用,节约资源”落实到行动中。今年调查体验活动主要推出“低碳生活”和“节约粮食”主题,我很希望分局的同行们都能做好今年的活动。8月16日,邀请兄弟学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到工厂进行考察,分享我们已经比较成熟的收集牛奶盒的方法,一起行动起来,毕竟“大家好才是真得好!”

囧迫的旅途、开心的笑脸,科普工作究竟带来什么

2016年的8月,在灵寿县马家庄,我两天没有刷牙洗脸,湿着鞋子参与了一次公益科普支教活动。

难忘那满满一屋子挤着坐在一起的孩子、挨着墙边站立的老师,更难忘的是县里领导信任的注视和孩子们那求知的眼神、羞怯的笑容。

有时我在思考: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活动带给孩子们什么?或许学会了思考、或许学会了反思、或许学会了包容、或许认识了差距、或许树立了信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收获不仅来自战胜对手,同样也来自于对自我的超越。

对学生如此,对老师来说何尝不也是如此!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我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在一次次比赛和交流中不断取得经验,获得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鼓励老师要做“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科技辅导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会继续不断提高自己,明确方向,敢于担当,用我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满腔热情,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继续用心做好学生实现科学梦想的引路人!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