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向度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引导青少年学习党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的重要途径。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要求,要着重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向度、价值向度、现实向度和实践向度。
聚焦铸魂育人,把握主体向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者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要素。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凸显教与学的“双主体”作用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切实提高自身各项本领,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教师要讲好党史故事,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在小学思政课中的情感教学;注重价值认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在中学思政课中的逻辑教学;强化使命担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思政课中的探究教学。同时,要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不断深化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政工作规律的把握。根据中小学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在小学阶段注重党史启蒙,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中学阶段注重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认同;在大学阶段着重增强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另外,教师要积极运用科技创新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赋能,让学生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营造的沉浸式党史体验转化为对党史学习的自觉行动。
筑梦时代新人,把握价值向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弄清楚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大历史观、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宣传和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切实做到“党史姓党”,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知识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矢志不渝跟党走。
坚持原则导向,把握现实向度。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如何讲好“能”“行”“好”的问题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实践的基本问题,必须立足现实,坚持原则导向。一是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整合党史资源,在整体与部分中体现“一体化”。二是要坚持动态性原则,各学段学校在活动内容层面的共性与个性中体现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体化”。三是要坚持开放性原则,积极吸收地方党史资源,在活动范围层面的系统内外体现“一体化”。通过坚持“三个原则”,实现从“背靠背”到“面对面”,强化“协同效应”。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明晰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形成融合式体制机制。从“逆生长”到“顺生长”,强化“螺旋效应”。发挥党史资源在不同学段学生中的教育作用,形成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目标。从“你非我,我非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强化“落地效应”。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德育目标一致与内容梯度相统筹,以价值引领、学生成长为根本,以三大规律为遵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做好协同文章,把握实践向度。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不同学段之间的协同共进。一是管理协同。围绕党史资源整理和运用,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共同体,打通学段壁垒,促进协同合作。二是教学协同。课程共建,推动党史要素在各学段学校的优化配置;方法互鉴,推动各学段学校党史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共享,丰富“必修+选修”课程群。三是科研协同。开展跨学段党史尤其是地方史资源的整理挖掘工作,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下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性和衔接性、长期性和递进性研究,协作重难点攻关。四是实践协同。统筹利用红色场馆等党史资源,整合网络资源,推进实践教学一体化。五是队伍协同。加强各学段教师的交流互动,助推教师一体化的能力、意识、责任与内生动力的提升。六是“大思政课”协同。加强不同学段学校与家庭、社会、社区协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