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交流    石油分局党员干部赴红旗渠学习体会选登(十二)

铭刻历史丰 弘扬亮剑精神

 

——华北油田钻二小  叶红

 

在石油分局组织科精心组织下,石油分局党性教育、警示教育专题培训班一行五十余人乘坐大巴车,历5个多小时,来到河南省林州红旗渠干部学。红旗渠干部学院坐落在半山腰,几座标志性的建筑巍然耸立,屹立挺拔!走在学院弯曲的道路上,神清气爽!教学楼、宿舍楼空旷干净,高端整洁!学院路上偶尔有零星的行人走过,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令人流连忘返。

培训班三天的课程安排井然有序,一个专题讲座,四种教学方式,节奏紧凑,任务明确,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涵盖面广。通过学习和参观,身临其境,远看山水,近看图片,当一步一步地走进红旗渠,了解红旗渠,认识红旗渠后,真正感受到红旗渠设计者们的艰辛和领导者的合心,为林县人民苦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钎、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以及无处不在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和感动。

知行合,分局领导与我们一起赴红旗渠进行实地考察,重温修建的红旗渠历史,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灵魂洗礼,又一次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难忘红旗渠壮举

2050年代后,缺水的问题仍如同悬在林县人头上的一把刀。年轻的县委书记杨贵被推上历史舞台。面对林县因极端缺水而贫困交加的艰难境况,面对林县人民逃粮荒、逃水荒的血淋淋的现实,悲天悯人的杨贵忧心如焚,寝食不安,责任和道义驱使着他下定决心,要于绝境之中奋起,要率领林县人重新安排林县河,打一场改变世世代代受干旱缺水熬煎的翻身仗。经过反复的查勘论证,林县县委做出引漳入的决策  

林县人民没有被三年自然灾害的极端困难所吓倒,他们迎难而上,义无反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硬拼。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不会技术干中。住工棚、住窑洞、住石崖、住石洞。最困难的时期,大家还苦中作乐,风趣地说什蓝天白云做絮被,大土绿草做绒毡,高山为我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他们巧干智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建设难题。十年鏖战,愚公移山。共削平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挖砌土2225立方米。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如今,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感叹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就字当头亮剑精。林县敢想敢干、奋发图的精神成为镕铸在林县人心中永远的魂,林县人民勇敢地亮出了以自己的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铸就的英雄之剑,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开战,向不公平的命运开战,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百折不挠,旷日持久,硬是悬崖峭壁凿出中国第一渠人工天”—红旗渠。在红旗渠引水咽青年洞洞口的山崖上两个大字深深地镌刻在那里,红旗渠就是一座山,一座林县人民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的魏峨高山;红旗渠也是碑,它是水利的丰碑,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丰碑。

红旗渠是所大学校、大熔炉。在十年开山挖渠的伟大实践中,林县人锻炼了意志,增长了胆量和才智,也培养了一批建筑方面的能工巧匠和施工管理人才。特别是那种敢想敢干、奋发图强的精神,后来更成为镕铸在林县人心中永远的魂,带着这,林县人不但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还走出太行山、走进大城市,闯出了一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的生命之源、幸福之源,更是林县人民的精神之源。红旗渠所产生的能量远远大于红旗渠工程本身,它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如今的红旗渠,已成为林县人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一个价值万金的名片,一种文化的符号。

践行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催人奋进,是我们工作的动力,鞭策我们不能懈怠。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多思想启迪,学会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结合当前开展严细深实作风教育和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作为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

践行红旗渠精神,必须大力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大事要事必须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充分进行科学估量和精心设计。

践行红旗渠精神,必须始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带好头、作表率,练就过硬本领,落脚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干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迈好每一步,跟着时代的步伐,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检验的业绩。

践行红旗渠精神,做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的党员干部。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的红旗渠精神,争四有教,用勤劳和智慧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践行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课专题教学中,把具体事例和具体人物结合,把历史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结合,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红旗渠精神就在身边。

红旗渠道路成就了无数英雄人物,红旗渠精神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导读